《佛言》
阿彌陀佛開示:
眾生歡喜見佛,更歡喜受佛光注照,
乃因佛身現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
令眾得見生起信心、歡喜心。
當孩子們仰望佛,
得見佛慈眉善目,雙眼低垂,與佛四目相視時,
不須言語,不須表達,
孩子的苦,一切遭遇,佛盡知盡見;
但佛無身,無法代孩子受苦,
且孩子的苦,
來自於身感身受、業力及與眾生之間的因果。
感受來自於心,
而心將此訊息傳達給身,使身產生種種反應,
這些反應,形成了善、惡及喜怒哀樂,
甚至貪瞋癡慢疑、貪財色名食睡等念頭及行為,
故須調心轉念,則身之感受亦自然隨之而轉。
而此心是孩子之心,
抑或身中冤親債主、附體眾生之心?
視孩子主靈作主或身中冤親債主、附體眾生作主而定。
此兩者之心行造作截然不同,而得不同果報。
對多數人而言,
依著因緣果報及業力命運的安排而度過一生。
對佛而言,
不論是孩子或是冤親債主、附體眾生乃至於魔眾,
每一位都是一尊佛,
佛皆恭敬以對,
於聽經聞法、佛語開示時,
不論是孩子或是冤親債主、附體眾生乃至於魔眾,
都是眾生之一,
佛皆平等開示,平等言之,
願眾早日離苦得樂。
而業力及與眾生之間的因果,更是宇宙準則,
於真理正道上依準則而行。
孩之身承載著累劫累世以來的記憶及業因果報,
只是哪些被啓動,哪些仍是安住不動。
安住不動者,於因緣成熟時,果報起現前,
種善因,得善果,種惡因,得惡果。
何時因緣成熟果報現,則於宇宙準則自然進行中;
若因緣一直未成熟,則果不會顯,
但假使百千劫,所作業不消,
所以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。
而啓動的因果業力乃由心而起,
於是,佛法教育由心調起,是由根本著手,
更進一步,經由修行調心轉業,
且須精進努力,
方有遠生老病死、離輪迴、見性之可能。
南無阿彌陀佛。
佛開示 主筆:釋海澤
二O二三年六月二十五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