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願與無願》
阿彌陀佛開示:
願,如行者之明燈,引領前行之方向。
無願,如同行於迷霧中,
不知前往何方,日子終是虛過。
修行有願,願能產生力量,是為願力,
依願而行,終能得度。
修行之願,若單薄護己,力則顯弱,
行易有障,願則難成。
淨土信願行三資糧,
信,信己、信佛,
願,為行的方向,
行,是願之真實行動,助願成真。
人之生命有限,而靈性不生不滅。
能遇彌陀於世,
當發願修行精勤,隨佛行。
佛有無量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
無邊之功德力,威神力,
救度眾生離苦得樂之願行永不變,
當緊跟莫離、同佛救世,
為百千萬劫難遭遇之事,
為生西得究竟解脫時。
願力,為成就自己及救度眾生之根本,
諸菩薩眾因地修行時,必當發願,
勇猛精進,依願而行,
當願力成就,佛道成,
即是依願行救度眾生時。
世間之願,多是為己、護己、利己,
為與自己有關之人事物,
為家親眷屬,
為情、為財、為欲望能成,
於行是因,願成得果。
出世間之願,非是為己,而是為眾,
非是護己,而是護眾,
非是利己,而是利眾,
皆須由己身做起,
己成就後,方能依願而行,
行救度眾生之實。
己若未有成就,
則救眾之行難以踏實如願。
如同建屋,地基須穩,
方能承受大地及房屋之震動而安。
地基若未紮穩,
則易受震動而傾倒受損。
於淨土地基,即是拜佛、念佛、誦經,
每一種功課都不能鬆懈。
乃因收攝身心,以內為定之本,
方能力於行。
無願則如淺根之樹,
若遇風吹雨打,或大風大雨一來,
即傾倒而連根拔起。
願力堅定不動搖,
遇阻礙困難時能面對並化解,
續往前行,關關能突破,必有願成之時。
彌陀之願,
眾能離苦,永離輪迴,發願生西,成就佛道。
此為彌陀永不變之願心。
南無阿彌陀佛。
佛開示主筆:釋海願
二O二三年十月六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