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心空》
阿彌陀佛開示:
孩子們,
可有過心無罣礙的時候?
即使是一剎那的放下,
亦是讓全身感到輕鬆、清涼,
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,將離見性不遠,
卻常常是妄念、煩惱、無明、思惟接著又起,
佔住了好不容易空下來的身與心,
讓身心又承載了輪迴業力的包袱,
而遠見性,實在可惜!
於是要再來一回的修行及精進努力,
等待真正心空見性的那一刻。
心空的清涼意,
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擁有,
只是人們習慣牽掛,
習慣放不下,
習慣想家,想家人,
習慣在乎對方的看法及感受,
這些世間的習慣,
用於出世間的修行,
形成一道道的障礙,
使得身心靈難以得到持續的淨化,
於是離心空愈來愈遠。
孩子們當要明白,每次念起時,
已喚醒無數冤親債主、附體眾生或是魔眾相隨。
當捨,
捨習慣、捨個性、捨親情、捨業力,乃至於捨身,
捨放不下的人、事、物及無明煩惱,
捨自私為己,
捨種種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等,
當捨空時,便是見性得清涼自在時,
此捨並非棄之,
而是待修行有成,見性時,
亦是諸有緣得度時。
當有捨與心空,方能得度。
猶如行於此山,
卻遇到後有他眾追趕討債、索命,
須速至對面山頭方能安全。
但眼前所見為一吊橋,
是座危橋,隨時有橋斷之危險,
須減輕重量,放下身上的所有,
甚至連衣褲都是負擔。
此眾為了逃命,丟下身上所有財寶,
脫去厚重的衣褲,只留單薄之衣著,
頭也不回,小心翼翼地過橋。
而追到危橋橋頭的他眾,
見此眾所捨之財寶及貴重衣物,將之收走,
又見危橋搖搖欲墜最,便未再前進,
而此眾已踏上對面山頭,
深深地向危橋橋頭的他眾鞠躬,
為過往自己所做傷害對方之事,
表示心中的懺悔及歉意。
心中知道自己已至安全地,
此生不再受討債索命之苦。
當會建蓋一座好橋,
讓更多知苦,欲離苦者得以過橋入山,
但有條件,
須心空,無罣礙,無牽掛,
須捨,捨身之所有,
方能順利度橋入山。
而後此人亦離山過橋,
回到此山隨緣度眾,
告訴大眾到對面山頭能得解脫,
能離生死苦及過橋之條件,
但是否能順利過橋入山,
則要看各自的努力了!
南無阿彌陀佛。
佛開示主筆:釋海願
二O二三年十月七日
南无阿弥陀佛🙏佛这个比喻真好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