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鳴菩薩開示《定》
定,由修行人的威儀中自然顯現。心中平靜而外露之淡定安然,令周圍的人也受到薰染。定中自然產生智慧,令人願意親近學習。
戒定慧三學為佛法入門的重要功夫,當謹記!不論經由外在戒法約束自己或經由自我約束而守戒行,守戒而後生定,定而後生慧。智慧者明白宇宙真理,不論情形如何的變化,皆能夠行而不違背真理,心中安定無懼,自然定從中顯。此時戒定慧互相融通,運用自在,為心中有定之智者,方是修行人之樣。
定的功夫於未見性前,由淺入深,由小定進入大定。由接受戒法約束至隨緣自在而不違戒,這之間需要功夫養成;由靜中定進入動中定是需要下一番功夫領悟契會,不為任何外境所動,不論所為所作如何,心中清楚明白,目標明確有所依靠。若明見輪迴宇宙真相,心已有所歸,知從何而來,將從何去,而進入生命有無皆可之境,心中坦然清淨無懼,且慈悲見眾生苦,自然願發救度眾生之心,方有機會進入大定。
所謂大定,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及能量,不論所為所遇何事,心中恆定,心光綻放,放光動地,為見性之境,人人本來就有,非為外來,只因迷障而難得難見,為諸佛菩薩之境。
無心是定,無念是定,無我是定,能夠降伏魔怨得微妙法。看破放下是最基本的功夫,只要有任何依絲毫不捨,捨不得離,捨不得放,捨不得布施,就會露出缺陷,即是牽纏,不淨,難以得定。定者若能夠全然的放下,全然的清淨,全然的無懼,方能夠得慧。此為戒律的功能,故有戒而後能定,定無所懼,自然得見事實真相,與真理相應,智慧得顯見性。
相反的,不定者,心有所懼,有疑,有迷未解,令心不安不定,有所阻塞,智慧當然難顯。外之言行舉止則有所不足,容易犯過卻不知過,更需要戒律來約束,否則多受地獄之苦。佛法是心法,一切唯心造。不論戒法如何,都須因心而起戒,當由心上下功夫,思惟念頭為首,為容易犯戒之處,當謹言慎行,不令心有違犯,而能夠不犯戒,此為守戒之基本認知。
定本為自性中所具備,六祖慧能大師於開悟見性時,所見自性中有言,「何期自性,本不動搖。」其中本不動搖,指的便是定,不動,不為所動,為自性的樣貌之一。亦是慈悲、智慧、心量之顯,故欲求見性解脫者,當修定,與見性相應。
常見到他人不友善、直衝而出、態度失禮或是無理的一句話,一個眼神,一個動作,當場立即引起兩方面的唇槍舌戰,互不相讓,起了衝突,使周圍的安靜氣氛受到干擾,此時雙方已造惡業。有定者,心中有定不動心,不起波動,不回應,不會被對方挑起。再者其中一方若能夠提起覺性,不與對方繼續說下去,止住種種被挑起的妄念、惡念,得使場面及時止住。故定功為修行人必備之功夫,不令造作惡業,受惡果。
心不為所動是定。誦經時,口中念經,心中隨著經文字字句句,清楚明白是定。若是口念心卻不在字上,而是妄念升起,此妄念微細,自己若未將此念頭抓住,及時止住,接著便是隨著念頭進入空間。這也就是口中雖然念念有詞,已經恍神,心早已不在此處,接著便是不但口未念經,心已入空間,甚至經本離手掉落出聲,此時,身與心早已離誦經遠矣!此為誦經時可見之情形。當要提起覺性,及時發現微細念頭及妄念已起,立即止住回神,眼見經文,口誦出聲,心回誦經現場及經本文字上,方可以改善誦經、拜佛、念佛時昏沉、掉舉、進入空間的情形。
愈是深沉的定功,愈是經得起考驗;愈能經得起大風大浪;愈無所懼,處變不驚而能見真實功夫。不一定從外貌看出此人是否得定者,佛門中許多奇人軼事,看似平凡,為了不讓眾人起分別心,煩惱,甚至其貌不揚,卻是深藏不露,內具深功,此為佛門妙不可測之處。
於平凡中行不平凡之事,能救眾靈解脫,超度生西之大事,是為佛菩薩再來,妙智者也。
訪問主筆:釋海澤
二O一九年八月二十七日
南無阿彌陀佛🙏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