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修心蓮開》
阿彌陀佛開示:
心即是法,法即是心。
修行的真義,並非刻板的儀式,
而是內心的轉化和覺醒的過程。
當自己身處紛擾的世界,修行成為每個人內在的燈塔,照亮前行的道路,讓自己更接近心靈的平靜與悟性。
在一個古老的寺廟中,有一位名叫傳生的修行者。傳生自幼立志成為出家僧侶,他專心致志地修行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他開始感受到內心的困惑和煩憂。
有一日,傳生前去向寺內的長老尋求指導。他坦白地說:「長老,我內心感到愈加煩亂,修行的意義變得模糊,我該如何是好?」
長老微笑著,帶領傳生來到寺外的花園。他指著一朵草花說:「這朵花之所以美麗,是因為它在這片土地上紮根,接受陽光、雨露的滋潤,並展現它的美麗。你是否曾有過反思,你的修行是否真心紮根於內心?」
傳生陷入沉思,他意識到自己一直在追求外在的表現,而忽略了內心的真正修持。
長老繼續說:「修行要從內心開始,正念是照亮內心的明燈。當你專注於當下,你會發現真正的平靜和滿足。這就是修行的真義。」
傳生深受啟發,他決定回到自己的內心,真誠地依循修行的真義。
傳生開始了他內在的探尋,每日修習正念,關注當下的每一刻。他慢慢明白,自己過去的困憂源於對外在的執著和追求,而非內心的寧靜和覺醒。
有一次,他告訴一位同修:「我以前總是追求名利,以為這是成功和幸福的根本。但現在我懂了,真正的成功和幸福來自內心的寧靜,來自於幫助他人,以及擁有一顆慈悲的心。」
傳生的修行使他的心靈變得更加開闊和澄澈。他學會了慈悲、大心和無私,並感受到這些美好品質的滋養。他的生命因此獲得了真正的豐富和意義。
孩子們,修行的真義不在於追求外在的表現或名利,而是在內心的轉化和覺醒。透過修習正念,能夠察覺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,找回心靈的覺醒。
慈悲、心量和無私是修行的真正目的,
應如是降伏心,不住色、不住聲、不住香、不住味、不住觸、不住法,應如是觀。
悟出修行的真諦,讓內心的蓮花綻放,飄散清香。
南無阿彌陀佛。
佛開示主筆:釋法璽
二O二三年十月十三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