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戒定慧》
阿彌陀佛開示:
戒定慧,是修行的基石。
戒是道德規範,定是專注與淨心,慧是智慧與洞察。
很久以前,在一個遙遠的地方,有一位名叫心月的年輕修行者。他自小就在一個寺廟長大,並接受了良好的佛教教育。心月非常自信,他認為自己的修行已經非常高深,不需要受到任何戒律的約束。
有一天,心月決定離開寺廟,去探索世界,他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。他告訴寺廟的長老:「我要離開,我已經達到了無上的解脫,不需要再學習了。」
長老警告他說:「心月,修行永無止境,不要自以為已經完滿。戒律是保護你心靈的重要工具,請不要輕視它們。」但心月不以為然,他堅持離開了寺廟,決定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,不受任何戒律約束。
在他的旅途中,心月遇到了一位年邁的農夫,名叫阿金。阿金非常友善,邀請心月在她的小屋中休息。他們開始聊天,並分享了各自的生活故事。
心月向阿金自豪地展示了他的修行成果,告訴她,自己已經達到了無上的解脫。阿金靜靜地聽著,然後問道:「心月,你是否遵守過戒律?」
心月嘲笑地回答:「戒律是束縛,我不需要它們。我已經擺脫了所有的束縛。」
阿金微笑著說:「讓我告訴你一個故事,或許你會改變看法。」
她開始講述一個古老的故事,故事中有一位名叫簡義的年輕修行者,他也像心月一樣,自信滿滿,認為自己已經超越了戒律的需要。他決定離開寺廟,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在他的旅途中,簡義遇到了一位農夫,名叫康德。康德是一個非常智慧的人,他看出了簡義的傲慢,但他並沒有直接指責他。相反,康德邀請簡義一同度過一段時間,分享他的生活方式。
簡義接受了康德的邀請,他們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。康德教導簡義如何種植,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,如何尊重所有生命。簡義漸漸地開始明白,自己過去的傲慢是多麼的愚蠢。他學到了戒律的重要性,以及它們是如何幫助他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清淨。
在康德的指導下,簡義不僅成為了一個優秀的農夫,還成為了一個謙遜和智慧的修行者。他回到了寺廟,並向長老謝罪,承認自己過去的傲慢。從此以後,簡義遵守戒律,並通過謙卑和智慧來豐富自己的修行。
阿金講完故事,看著心月說:「心月,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傲慢和自大是修行者的大敵。戒律並不是束縛,是我們內心的護盾,保護我們免受無明和迷惑的侵害。如果我們以謙卑和智慧來遵守戒律,我們的修行將更加深入和有意義。」
心月深深地反思著阿金的話,他明白了自己的傲慢和自大。他決定學習謙卑,遵守戒律,並尋求智慧的道路,這將是他修行的全新開始。
孩子們,
傲慢和自大是修行者的大敵,而戒律是保護心靈的重要工具。應該謙卑地面對自己的修行,不斷地學習和成長。只有通過謙卑和智慧,才能真正體悟到無上的解脫,並帶給自己和他人深遠的益處。
南無阿彌陀佛。
佛開示主筆:釋法璽
二O二三年九月十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