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覺性不需眠》
阿彌陀佛開示:
身體須食養,休息睡眠以養身息,
以修調五臟六腑。
此為身之用,用於隨時,
也因此此身會受貪瞋痴慢疑,
外來的五欲財色名食睡,
內起之七情及業力冤親債主、
附體、魔眾入體等影響而受染難淨,
故莫貪,適可便好。
若無法控制自己之欲望而貪之行之,便造諸惡。
克服睡眠乃修行者所須面對之問題。
當時釋迦牟尼佛示現於世間時,
於夜十點至凌晨兩點為睡眠時。
乃為了身體細胞之休息,以養身之用。
而對修行者而言,
身之壽命有限,
於有限之中尋回無限之自性,是迫切需要的。
身須養護,須以眠護身,
靈則須安,須以淨善安靈。
靈不須睡眠,須善護,
乃因魂魄須定且不受外擾,
若受外擾,則魂魄不安,難以淨善,甚至離體。
靈安則神定,凝聚而明。
此時之體若淨,亦可助靈安。
心須有覺,
覺乃淨,明,透徹事理而不迷。
覺性不須睡眠,
靈敏覺知乃是淨化後自性所顯的能力之一,
隨其淨化程度而顯覺知之狀況。
愈是淨化之靈,愈顯覺明,
能不受外境之惑而迷其本性。
修行知覺性之重要,
而覺性乃本有,自性本在,從未離,
卻隨此心而流輪六道,受六塵等污染,
覆蓋了層層塵垢,累劫累世難以明現。
故古今之修行皆以淨除染,
染除一分,淨現一分。
染除二分,淨現二分。
染若全除,淨能全現。
方能令覺性去染,現其本有之淨相,
即能得見自性、本性時。
故覺性不須睡眠,而是須淨化方能顯前。
二六時內能夠保持覺性清明不受染,
能於此身睡眠休息時,覺性仍然能夠保持覺醒,
能有定,不受外靈干擾及障礙,
且不受怨親債主牽引魂魄出體。
此些是修行之功夫,也是見性者必須之條件。
若魂魄被牽出體,
將導致靈有不安,昏沉,進入空間等諸況。
覺性不眠,若能除障染而顯淨,助覺性顯,
直至身心靈皆淨,皆善無染,覺性全顯,
即是自性時。
南無阿彌陀佛。
佛開示 主筆:釋海願
二O二三年九月三日
南无阿弥陀佛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