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修行為眾》
佛開示主筆:釋法璽
二O二三年八月十一日
阿彌陀佛開示:
一切諸法,無不是佛法,入於實相,亦名佛法。
修行並不僅是在特定時刻或特定地點進行的活動,而是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刻。無論孩子在何處、何時,都有機會體悟真理實相。
曾經有一位名叫慧心的年輕修行者,他在一座寧靜的山林寺院中修習佛法。慧心以嚴肅和認真的態度對待修行,常常將自己封閉在自己的禪房中,專心念佛和誦經。
但數年以後,慧心漸漸地發現自己變得疏離了。他的同修朋友們嘗試與他交流,但他總是沉默寡言。他忽略了周圍人們的感受,對他人的需求視而不見,漸漸地被孤獨籠罩。他的內心變得愈來愈空虛,不再感受到修行帶來的喜悅。
有一天,一位賢者前來寺院,注意到慧心的情況。他坐在慧心旁邊,溫和地問道:「慧心,你為何總是自我封閉,對他人漠不關心?修行是要帶來慈悲和智慧,但你似乎迷失在自己的世界中。」
慧心答道:「師父,我以為專注修行就是要將心完全放在佛法上,遠離世俗的紛擾。但在這過程中,我好像失去了與他人連結的能力,感覺自己很孤單。」
賢者微笑道:「慧心,修行並不是與世隔絕,而是更深刻地理解人與人之間的聯繫。修行應該使你更懂得愛與包容,而不是讓你變得孤僻。你可以在念佛和誦經之外,也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,了解他們的需求,幫助他們渡過困難。」
慧心聽著師父的話,心中默默反思著自己的修行過程。他開始意識到,修行並不是單單尋求個人的解脫,而是要透過對他人的關懷來實現更高層次的覺醒。他深深反省自己過去的冷漠行為,意識到自己忽視他人需求的後果。
從那天開始,慧心開始主動與同修們交流,關心他人的生活和修行。他主動協助師父處理寺院的事務,幫助老年修行者處理生活上的困難。他學會了傾聽他人的煩惱,給予他們慈悲和智慧的建議。
隨著慧心心中的慈悲不斷增長,他的修行也變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。他的同修朋友們對他的改變表示讚賞,寺院充滿了溫暖與融洽的氛圍。他感受到心靈的寧靜與快樂,明白了修行的真諦所在。
孩子們,修行不僅是尋求個人的解脫和平靜,更是學會關懷他人。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,孩子往往容易忽略他人的需要,陷入自我的世界。然而,真正的修行應該將他人當作是自己,將關懷他人和幫助他人為己任,理解眾生的苦和困境,給予他們慈悲和幫助。
真修行學習佛大心量,
佛慈悲與佛包容,
精進改自心,利益眾生,成長自己。
南無阿彌陀佛。
top of page
若要查看作用方式,請前往您的即時網站。
已編輯: 2023年8月19日
《修行為眾》
《修行為眾》
1 則留言
留言 (1)
bottom of page
阿彌陀佛